一、刘邦与项羽辩论赛材料(我方是刘邦)~~~~急求 谢谢各位啦
王元年(公元前206年)十月,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。十二月,项羽挥军破函谷关,想消灭刘邦军。刘邦自知不敌,亲赴鸿门(今陕西临潼东北)谢罪。不久,项羽入咸阳。春,项羽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,实际却将其发配到了江南,自立为西楚霸王,都彭城(今江苏徐州),同时分封18诸侯,封刘邦为汉王,领巴蜀及汉中地,并故意封秦降将章邯、司马欣、董翳(意)为雍王、塞王、翟王,领关中地,以扼制刘邦。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,于四月领兵入汉中、并烧毁栈道(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),表示再也无意出兵,以麻痹项羽。项羽亦率军东归。五、六月,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,赶走齐王,杀胶东王,自立为齐王。刘邦乘乱重返关中,击败章邯,迫降司马欣、董翳,并用计欺骗项羽,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,再也不会东进了。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,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。十月,刘邦挥军东出,拜韩信为大将,明修栈道,暗渡陈仓(今陕西宝鸡市东),名为义帝发丧,派人联络诸侯,公开声讨项羽,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。 初战彭城:四月,刘邦乘项羽在齐国停留的机会,率领诸侯军一举攻占彭城。项羽闻之,急率精兵3万奔袭,歼联军20余万,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,反楚联盟瓦解。 争夺成皋:五月,刘邦到达荥阳,击败了楚追兵,得以端息,稳住了阵脚,遂重整军队,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。六月,刘邦派兵攻废丘,迫章邯自杀,解除了后顾之忧;派人说服黥布反楚,联络彭越扰楚后方;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,攻魏俘魏王豹,破代,灭赵杀陈余。三年冬,项羽发动反攻,围困荥阳,形势特别危急。刘邦用陈平反间计,使项羽怀疑范增,不用其谋,迫使范增怒而归乡。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,乘机逃出荥阳。项羽加紧围攻荥阳,并夺取成皋。 为了减轻楚军对荣阳的压力,刘邦率军经武关、宛(今河南南阳)、叶(今叶县南),想引诱项羽南下。为配合汉军行动,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,声援荥阳。彭越正在进攻下邳(今江苏邳县南)。项羽被迫率军回救,刘邦乘机收复成皋。六月,项羽以凌厉攻势拔荥阳,再夺成皋。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,阻击楚军前进,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,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雎阳(今河南商丘南)、外黄等地,再次迫使项羽回救。四年十月,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。 项羽在击败彭越后,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,屯兵广武(今荣阳北)与刘邦形成对峙。不久,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,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,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。项羽腹背受敌,兵疲粮尽,遂与汉订盟,以鸿沟为界,中分天下,东归楚,西归汉。九月,项羽引兵东归。 楚、汉订盟后,刘邦本想退兵,在张良、陈平提醒下,下令全力追击楚军。五年十月,两军战于固陵(今淮阳西北),项羽小胜。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、彭越、黥布等,垓下一战重创楚军,逼项羽自刎于乌江(今安徽和县境),终于结束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。
可以找项羽的一些缺点来进行辩论.
1:项羽坑杀二月十万秦军.
2杀以投降的子婴.
3火烧阿房宫.
4不听良言劝告
5不唯才是举.
6不思古
7想用武来冶理民族.
8胜败乃兵家常事.兵败自刎
二、陕西汉中地区的人是属于“南方人“还是“北方人“?
严格按照地理上的南北方来划分,应该是以秦岭-淮河一线作为分界线,也就是说秦岭-淮河以北为北方,以南为南方。在地理上,这条线一个明显的气候分水岭。
汉中北倚秦岭,在气候上讲应属于南方。然而,大众在说南北方的难题时,往往都以自己作为参照系,东北人把陕西人就看成南方人,而广东人还觉得湖北就是北方了呢。
三、杨修不该死理由(辩论)
我是支持该杀的,但可以给你举出不杀的理由:
1.杨修委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,杀了真的很可惜。
2.其实当时汉中的形势杨修早已料到,撤兵只是时刻难题,杨修并没有惑乱军心。
3.如果杨修不死,曹操也不会遭汉中大败,还折两颗门牙。
4.杨修之死是杀鸡敬候,以后那些侍才嗷物的文士便不敢乱言,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没落,曹操此后再没有亲征凯旋的经历,也是为此。
该杀,杨修想废长立幼,曹操对于问韬的热爱绝不小于武略,我觉得曹操喜欢曹植更多,但能否治理好一个民族是另一回事了,曹操自己心里也明白,能继承他的只有曹丕,杨修想废长立幼在曹操眼里这无异于祸国的举动,一定要杀死,总不能杀死贾诩吧?没办法,死是由于他跟错了老大,曹操要杀他也不是由于他不用容忍别人比自己智慧
由于曹操有远见
根本缘故是由于曹丕 和 曹植 两兄弟争权 , 曹丕势力大于曹植,杨修有很有智谋,曹操怕双方争的 两败具伤 因此把杨修给杀了 避免了一场骨肉相残的斗争。(但曹丕小心眼 做了皇帝了 仍不放过曹植)
说曹操是嫉妒才杀杨修的不可能,由于曹操爱才是有目共睹的。。。
就这些,希望对你的辩论会有帮助。
四、诸葛亮该不该斩马谡辩论赛正方
马谡失街亭,造成了蜀国战略上的被动,从此蜀国已无力与魏抗衡,诸葛亮含泪将马谡斩首示众。马谡是谁?
马谡,字幼常,襄阳宜城)人,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。马谡一共兄弟五人,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。马谡兄弟都有才华和名气,并称为“马氏五常”。马氏无常,白眉最良,说的是他哥哥。然而这马谡,诸葛亮非常器重他。
三国演义中马谡一出场给诸葛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以至于引为知己,因信任他在重要关头任用了他。谡曰:“愚有片言,望丞相察之;南蛮恃其地远山险,不服久矣;虽今日破之,明日复叛。丞相大军到彼,必然平服;但班师之日,必用北伐曹丕;蛮兵若知内虚,其反必速。夫用兵之道:攻心为上,攻城为下;心战为上,兵战为下。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。”孔明叹曰:“幼常足知吾肺腑也!”于是孔明遂令马谡为参军,即统大兵前进。
马谡受到器重从此开始,经常与孔明谈论军事。
建兴六年(228年),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。诸葛亮命令赵云、邓芝作为疑军,占据箕谷(今陕西汉中北),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,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(今在甘肃境内)。 [8] 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、吴壹等,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,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,任命马谡为先锋,统领各军前行。
其实这里诸葛亮有其自己的想法,自从先主驾崩,大将损失将尽,蜀中已无将可用,睿智的孔明早已认识到,因此有意提拔新人,希望能给蜀国能带来一份生机。在以后的收姜维中也能体会到他对于人才的渴求。
其实马谡的军事学说和见解能得到孔明的认可,说明其有过人之处。自幼熟读兵书,军事素养和见解还是有其长处的。
街亭之失也暴露其缺点,学说不能联系实际,对实际掌握还不够成熟。居高临下,势如破竹,只是对学说的了解,可在战时,对于人心的掌握也很重要,对战机的把握,需要极其准确,战场形势瞬息万变,需灵活运用。
其实刘备在之前已看出马谡的缺点,古来有雄才大略的帝王,识人之术堪称其看家本领。不得不佩服先主的英明:
先主谓孔明曰:“丞相观马谡之才何如?”孔明曰:“此人亦当世之英才也。”先主曰:“不然。朕观此人,言过其实,不可大用。丞相宜深察之。”
街亭之失后,孔明挥泪要斩马谡,当时也有人提出异议,看看孔明的理由: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,将斩。参军蒋琬自成都至,见武士欲斩马谡,大惊,高叫:“留人!”入见孔明
曰:“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。今天下未定,而戮智谋之臣,岂不可惜乎?”孔明流涕而答
曰:“昔孙武因此能制胜于天下者,用法明也。今四方分争,兵戈方始,若复废法,何以讨贼耶?合当斩之。”须臾,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。
孔明认为,要想取天下,必须用法明!参军蒋琬的意见是,天下未平用人之际,杀了智谋之士,敌国就会减轻一份压力。
其实马谡有街亭之失,但其军事学说也有过人之处,只不过诸葛亮用错了地方,想当时,蜀国人才匮乏,应看清事实,不必拘泥旧理,量才适用,使每个人能人尽其才,物尽所用才是长久提高之道!
为一个法明,而使民族损失,孔明不明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