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书鸿简介:敦煌艺术的守护者与研究者
常书鸿,出生于1904年,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、敦煌学专家,也是中国第一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。他的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与研究,为这座艺术的宝库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。常书鸿简介不仅涉及他的个人成就,更彰显了他与妻子李承仙在艺术和生活中的深厚情感与默契合作。
常书鸿的艺术追求始于1927年,他赴法国进修法文与绘画。在1935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中,他在巴黎的旧书摊上发现了《敦煌图录》,震惊于敦煌丰盛的艺术遗产。常书鸿觉悟到,作为中国人,自己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无知是多么可悲。他决心放弃优越的生活,返回祖国,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保护与发掘。
1943年,常书鸿肩负重任,决心筹备“敦煌艺术研究所”。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支持下,1944年,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,常书鸿出任所长。在此期间,他积极组织壁画修复和流散文物的收集整理,还撰写了一系列具有学术价格的论文,为敦煌艺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常书鸿的妻子李承仙,作为张大千的“师妹”,于1947年加入敦煌艺术研究所。她不仅协助常书鸿开展各项研究与创作,还独立创作了多部国画,成为敦煌艺术事业的重要推动者。李承仙与常书鸿的爱情故事深深扎根于对敦煌的共同热爱,共同塑造了他们的艺术生活。
在他们的努力下,敦煌艺术的研究与保护得到了长足的推进。两人在数十年的岁月中,组织了多次大型艺术展览,推广敦煌文化。常书鸿常说:“保护敦煌,研究敦煌,弘扬敦煌,继续敦煌!”这一句话不仅是他对敦煌事业的郑重承诺,更是他一生奋斗的真诚写照。
1994年,常书鸿在北京去世,享年90岁。他的遗愿是将骨灰葬回敦煌,墓碑朝向莫高窟标志性的九层楼,象征着他与敦煌艺术的不舍情结。李承仙于2003年去世,享年79岁,她与常书鸿合葬在敦煌,一同守护着这座充满艺术魅力的地方。
常书鸿的生活与职业,体现了他对敦煌的深切情感,他的作品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成为了敦煌学的重要一部分。他被誉为“敦煌守护神”,不仅因其学术贡献,更因其对祖国文化遗产的无私奉献。
常书鸿简介中的每一个细节,都显示出他的执着和对艺术的热爱。他与李承仙的结合,不仅是艺术上的合作,更是情感的升华。他们的一生,宛如一幅秀丽的画卷,展现了对敦煌艺术的热爱与坚持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灵魂财富。